【首置按揭】低收入者增貸款 蜜糖還是砒霜?中國經驗有啟示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10/21 13:21

最後更新: 2019/10/21 13:53

分享:

分享:

【首置貸款】《施政報告》放寬首次置業按揭保險,未符壓力測試仍可申請9成貸款,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為平息修例風波、解決香港經濟深層次矛盾開出的藥方。成效如何?內地經驗或有啟示。

《施政報告》放寬首次置業按揭保險,未符壓力測試仍可申請9成貸款,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為平息修例風波、解決香港經濟深層次矛盾開出的藥方。新政可減輕上車負擔,惟月供壓力大增,能否解決年輕人購房困境,仍待觀察。對降低貸款門檻推動內需,令低收入人群多貸款,在內地同樣引起爭論。

事實上,降低貸款門檻,已是內地為對抗經濟下行壓力在做的嘗試。為擴大內需,內地出台一系列刺激消費政策,金融機構也積極發展消費金融,各種「花唄(一種消費信貸)」、「白條」及「校園貸」等互聯網貸款產品更開足馬力,鼓勵花錢從小做起。持此觀點者認為,年輕人借錢可以拉動經濟增長,且內地居民槓桿率不高,仍有10%至20%上漲空間,消費金融仍大有潛力。

藉借貸擴消費 最終經濟崩潰

不過,近期浙商銀行原行長劉曉春的一篇文章就在內地引起熱議。他直言,給低收入人群很多貸款,是雪上加霜。認為消費信貸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的觀點是錯誤的,個人或者家庭如果持續靠借款擴大消費,最終會導致經濟上的崩潰。

誠然,消費金融是消費社會的必然產物,但前後因果不能倒置,如果讓消費金融在刺激消費拉動經濟中承擔引擎作用,可能會產生槓桿率高企的崩壞結果。事實上,以債務驅動增長,本就是過去經濟採取的藥方,也是近幾年政策要去槓桿、降風險的底層邏輯。雖然家庭槓桿率仍在合理範疇,但若拆東牆補西牆鼓勵個人或家庭加槓桿,可能將更多部門拖入債務深淵。

【中國經濟】四季度GDP增速會否「破6」? 下行壓力大政策還需發力

【中美貿易戰】四中全會要為中國經濟拆3大炸彈

內地為穩增長,貸款名目越來越多。

劉曉春就指出,不能混淆消費信貸的宏觀作用和微觀作用,消費信貸在宏觀上雖然有一定的擴大需求的作用,但肯定不是擴大需求的根本動力。個人消費需求增長的根本動力一定是收入的增長。所以,不能把消費信貸當作促進消費、擴大內需的常規宏觀調控手段。如果經常性地把發展消費信貸當作促進消費、擴大內需的手段,當居民部門負債到了一定程度以後,積累的不僅是銀行系統的風險,更會造成需求的整體坍塌和收縮,對宏觀體系的危害將會非常巨大。

事實上,美國次貸危機的一個原因,正是降低房貸利率以刺激低收入者購房,雖然在宏觀上刺激了經濟增長,但也積累了風險,最終帶來災難性後果。

債務推動財富效應 下一場危機的開始

消費金融的本質是信用消費,能否合理規劃自己的消費額度以匹配自己的支付能力,是控制風險的基本要求,低收入群體或年輕群體,在這方面往往缺乏合理規劃,甚至高估還款能力,而金融機構若降低標準以刺激消費,若再遇到經濟下行增加失業風險,可能會疊加放大負面結果。

在經濟下行周期,決策者愛用「逆周期調節」,以時間換空間。兼顧長短本無可厚非,惟如劉曉春所言,人們生活水平改善只能建立在收入提高的基礎上,讓收入增長高於物價增幅,人們才會有額外能力去消費。消費金融有合理需求,但並非所有的資金需求都是合理的,應順應市場選擇,既不要抑制,也不去鼓動,否則以債務推動的財富效應,最終不過是鏡花水月,甚至是下一場危機的開始。

本報駐北京記者:潘攀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